男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波伏娃解放女性就是解放男性,女权运动的本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在近几年的互联网上,女权运动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无论是在什么网站上,都有人在讨论女性解放的相关话题,不同的人针对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恰好最近读了《成为波伏娃》一书,对女权运动的发起者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生平和基本主张有了大致理解。

波伏娃出生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因此才铸就了她传奇的人生。她所生活的时代,对女性的限制开始缓解,但压迫仍然占据主导位置,所以她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而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再加之她自己的女性身份,使得她意识到了当时所存在的问题,于是才有了《第二性》的横空出世。

从根本上来讲,波伏娃之所以会主张发起女权运动,是因为对女性的压迫与剥削确实存在。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有一种女性气质束缚着女性们的行动。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打上温柔、体贴、敏感的标签,这使得女性在日常行事时必须要考虑自己的行为究竟像不像一个女性?

一个男性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往往会得到夸奖与赞誉,而一名女性在工作上表现不凡时却往往被称为“女强人”,似乎自然而然地丧失掉了“温柔、体贴”等特点。因此,被这种观念所影响的女性就有必要考虑是选择做一个女强人,还是做一个合乎理想的女性。

波伏娃对家庭中女性处境的理解一针见血,她毫不客气地指出:“家庭是这个男权世界剥削女性的中介,每年从她们那里勒索数十亿个小时的‘隐形工作’。”

我曾经在抖音上看过一个视频,大致内容是丈夫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半夜散场时可真是杯盘狼藉,而丈夫此时早已喝得不省人事,于是收拾残局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妻子身上。妻子因此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好让一切恢复如初。

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下,男性似乎还可以以我在外面挣钱为由来让这一现象合理化,或者硬气地说“我都辛辛苦苦挣钱了,你收拾一下家务有什么不行”。但问题的关键也在于此,在一个女性不被允许抛头露面挣钱的时代,男性又有何颜面与资本谈论自己挣钱的不易。

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男女同样都外出工作的情况下,也有一些深受大男子主义毒害的男性认为,女性就应该收拾家务。于是在同样辛苦工作一天的情况下,女性回到家后还要再重新投入另一份工作之中。

波伏娃对于婚姻的态度更为抗拒,她本人虽然与多名男性,甚至女性保持着情人关系,但一生都没有踏入婚姻的殿堂。

波伏娃认为婚姻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道德的。这其中有时代因素的影响,波伏娃所处的时代,女性仍然处于被男性控制的地位。大部分女孩子的一生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与他人结婚,然后成为一名家庭主妇,直至老死,波伏娃的母亲正是如此。

当时的婚姻充斥着不自由的特点。从缔结婚姻的过程来看,男女双方基本都是在父母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而父母考虑到的角度也并不是两个人是否合适,而是两家联姻能够给彼此带来怎样的利益。

至于婚后组建了家庭,女性所要遭受的束缚如何,前文早已经论述过了,也无需多言。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社会也对婚姻关系中的女性提出了要求。

“波伏娃认为社会沉浸在一种表里不一的集体自欺当中:整个社会蔑视女性,却同时尊重母亲。“整个社会不让女性参与所有的公共活动,不让她们从事男性的职业,声称女性在所有领域都没有能力,但是社会却把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养育人类——托付给女性,这简直是一种充满罪恶的悖论。”

很难想象,自诩文明的社会会鼓励和保护女性成为母亲的权利,却同时剥夺她们拒绝成为母亲的自由。年7月,法国政府通过了《家庭法典》,旨在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励母亲在家带孩子,并且禁止贩卖避孕用品。

这样的法律在现在看来会觉得难以置信,但在当时却是实际存在的对女性的禁锢。很难不怀疑,当时的社会究竟是将女性作为什么看待的,无情的生育机器,亦还是其他?

但最卑鄙的地方也正在于此,他们一方面实打实地剥削着女性,以满足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试图将女性神话,赞扬母爱的伟大。他们告诉女性,你们正应如此,所以被洗脑的女性们就自甘堕落地走上了被控制的道路。

纵观波伏娃对于女性处境的论述,我很容易联想到自由这个词。无论是在生活中、婚姻里,还是家庭中,当时的女性都很明显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而波伏娃自幼便开始考虑的一个主要哲学议题就是“自由”。

波伏娃孩童时期家道中落,原本温柔的父亲变得暴躁,端方的母亲也变得不修边幅。为了挽救这个破碎的家庭,当时的父母将希望寄托在波伏娃身上,她们希望波伏娃能够找到一份符合女性身份的工作,或者嫁给一位家境不错的男人。他们要求波伏娃回到家后多干些家务活,而不是去读什么哲学名著。

作为一名女孩子,波伏娃尽管生活在一个女性开始松绑的年代,却仍然从小到大都都需要面对对女性的偏见与束缚。

而关于自由的探讨也就埋在了波伏娃的心里。波伏娃一开始思考的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保持自由,波伏娃认为一个人不能完全将自己奉献给他人,他应当保持自我。

再加之后来又与萨特相识,她对于自由的研究也就更进了一步。波伏娃认为“如果想要真正地尊重自己的自由,那么也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必须以道德的方式去行使自由。”这基本上可以成为她其他主张的核心与基础。

但不同于萨特“人注定是自由的”观点,波伏娃认识到了女性处境的“不自由”,认为“女人注定是要分裂的”。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根本上限制了女性的自由,但没有一个女性生下来就不愿意追求自由,因此生活在这样社会中的女性必然要处于拉扯与分裂的状态之中。所以,女权运动的本质就是要追求女性的自由。

波伏娃的很多理解其实很容易被曲解,比如波伏娃反对婚姻,但她并不反对其她女性结婚的自由。但现在存在这样一批女性,她们自己反对结婚,同时还鄙夷、嘲讽那些结了婚的女性,将她们称为“婚女”。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

“现代的独立家庭是建立在对妻子公开或隐蔽的奴役基础之上的。婚姻制度起源于父权对血统纯正的渴求,本质是对女性生育权的剥夺和掌控。婚姻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一种男权文明的象征。婚姻本质是保障每一个男人有自己的奴隶。”

于是也有女性奉其为不婚的圣经,以此作为论证婚姻弊端的根据。但她们往往忽视了上述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波伏娃所处的时代,婚姻本身就是不自由的,女性更是被视为生育机器,所以波伏娃反对结婚情有可原。而恩格斯所要论证的也正是资本主义婚姻制度的弊端,某些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或者想要攀居高位,地位跃升,而把结婚作为工具。

鲁迅先生也同样对礼教婚姻作过辛辣的讽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却要比嫖妓更高明。这制度之下,男人得到永久的终身的活财产。当新妇被人放到新郎的床上的时候,她只有义务,她连讲价钱的自由也没有,何况恋爱。不管你爱不爱,在周公孔圣人的名义之下,你得从一而终,你得守贞操。男人可以随时使用她,而她却要遵守圣贤的礼教,即使“只在心里动了恶念,也要算犯奸淫”的。如果雄狗对雌狗用起这样巧妙而严厉的手段来,雌的一定要急得“跳墙”。然而人却只会跳井,当节妇,贞女,烈女去。礼教婚姻的进化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婚姻自由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若是再搬出恩格斯、鲁迅的话来作为反对结婚的理由,那么就未免不合时宜了。

而自己不结婚就要反对她人结婚,无疑也是对她人自由的一种践踏,自然与波伏娃本身的理念背道而驰,此类人是否可以称为女权者,我想波伏娃大概是不会同意的。

波伏娃《第二性》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但很明显,一个人只应该后天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一类人。也正是因此,波伏娃才会提出另一主张“解放女性就是解放男性自己”,因为“男性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

在父权社会里,男性虽然是既得利益者,但他们本身也是在“男性气质”影响下一步步变成了“暴力掠夺女性”的人。没有天生的掠夺者,正是容忍性别歧视的社会使男性一步步成为了“男性”。

如此看来,波伏娃所倡导的女权运动本质在于解除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使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而不必成为他人要求成为的“自己”。即便是在现在,这一点也同样重要。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表达对“防止男性女性化”观点的反对,其用意也正在于此。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允许个人在不违反正当法律(比如有法律禁止避孕的情况)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而让深受其害的女性变得自由,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