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世界各地不论是哪一个人类族群,女性的平均身高低于男性。不仅如此,从体型和体能上,女性也明显处于弱势。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这是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偏低的结果。对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代社会的女性地位,不仅满足了女性对男女平等的千年诉求,而且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在朝着突破男女平等的界限发展。从人类起源的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早期制度,就是以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构成的社会结构,说得直白些就是母系氏族社会。
从最早的社会制度到今日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看,女性平均身高低于男性的因素和社会地位并无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构成了,这种不公平的男女身高差异化的现象呢?男女身高的差异,也一直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来,很多的科学家都试图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又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近些年基因学的成熟,似乎能够从基因的角度打开潘多拉魔盒。为了彻底弄清楚男女身高差异的问题,我们还得从女人的诞生说起。
人类身高的秘密:女生普遍比男生矮的真相,你不知道的基因密码?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进化选择
在达尔文撰写的《物种起源》问世之前,神创论是人类起源的主流观点,没有之一。最经典的典故则是《圣经创世纪》上一段文字。文字大致意思是,耶和华上帝第一个创造出来的是作为男人原初模型的亚当,创造亚当之后,耶和华上帝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做看守。可是不久之后,上帝认为亚当一个人看守伊甸园有些孤独,于是就在一次亚当熟睡的时候,耶和华用亚当身体里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就这样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诞生了。当然了这只是神话故事,不能作为人类诞生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不过还是把科学的疑问留给手机前的你,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人类,你认为是女性还是男性呢?
扯得有点远,我们还是回到生物演化的论点上来。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以后,生物学家就总是喜欢用进化论,来解释人类女性平均身高低于男性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科学参考是,按照动物雌性和雄性的体型与身高,来推论人类男女身高的差异化。用动物的雌雄体型的差异化公式,来解人类男女身高差异化的题,表面上看似乎没啥问题,因为动物中雄性体型大于雌性的比例也很高,如猴子、黑猩猩、老虎、狮子、豹子、大象、海象、海狮、海豹、梅花鹿、鬣liè狗、土狼、熊、水豚、海牛等,都是雄性大于高于雌性。而有些动物这并非如此,比如有些种类的蜘蛛,雌性比雄性大出20倍,蜂群的蜂王也是雌性,可是却比雄性大出很多倍。
从这个角度开看,用动物的公式解人类的题就出现了一个无法攻克的BUG。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和社会学家,进化生物学革命的先驱罗伯特·特里弗斯,提出了一种假说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他认为在动物繁殖中,付出较少的一方会比较积极地追求另一方,而雄性就是在繁殖中付出较少的一方,在积极追求对方的过程中,为了获得雌性的青睐,会使出各种手段,其中雄性常用的方式就是发展出漂亮的外表和体格,来获得交配权。在动物界中你就会常常看到很多雄性动物比雌性长得更加的漂亮和有力量感,比如公鸡,雄孔雀,雄狮等等。
罗伯特·特里弗斯还认为,哺乳动物雄性高大的体型是生存和繁衍的必备杀器。在动物界中,雄性在与同性之间的物理博弈,体格的大小决定了胜出的概率大小。胜利者获得占有雌性的权利。这种同性之间的较量,体型越大,胜利的概率也就越大。比如黑猩猩群和猴群中的首领,往往都是体型最强壮的雄性。在动物族群中,繁殖季节来临之时,只有高大强健的胜利者才会获得交配权,并且拥有众多的妻妾。为此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曾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并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最后得出的事实结论是:一些动物之所以雄性的体格大于雌性,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种群中更好地去接近雌性获得交配权。因此达尔文认为:体格较大的雄性动物比体格较小的同性更容易获得雌性的青睐,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我前面说了,雌性体格大于雄性体格的蜘蛛、蜂王等动物,为何雄性就显得那么的弱小呢?这就得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解释了。蜘蛛、蜜蜂等动物属于昆虫系列,而且昆虫族群的数量过于庞大,雄性生物不需要太强的竞争就可以得到足够的交配权,也就是说,昆虫类的雄性不需要像哺乳类的雄性那样,以提高自身体格来获得繁衍的权利,而昆虫类雄性,只要拥有生殖能力,就不会被异性淘汰。反倒是雌性要负责生育后代,而且在孕育后代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身体能够储备足够的能量,雌性昆虫的身体不得不变得更大。按照这个推理,似乎就可以解释女性比男性身高低的问题了。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是由灵长类进化而来,在自然选择和演化刺激下,雄性就必须要比雌性的体格更壮硕一些。而且这套机制在人类中也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除开男性的钞能力之外,女性择偶的第一要求,就是男方的身高。不要求南方有姚明的个高,但至少不得低于女方自己的身高。从进化论的角度,男生比女生平均身高高的原因,可能就来自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如此一来,似乎就解决女生平均身高比男生低的问题。可是这仍然只是推论。但是科学家在人类基因中的发现,才是真正决定男生高于女生的必要条件。
基因破译
从前面的内容里,从动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和单纯推理,在理论上确实能够说得通女生平均身高比男生低的问题。但是被视为高级动物的哺乳动物,也并不是所有的雄性动物的体格都大于雌性动物的体格。现存的哺乳动物中的个科内,大概有30个科的雌性动物的平均体格大于雄性。这样的现象依然可以用雌性在孕育后代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解释,可是这种理论似乎并不适合人类。在生养孩子中,女性所消耗的能量和精力确实比男性要大很多,但是却并未见女性普遍比男性高大。也就是说用动物孕育后代致使体型比雄性大的理论,不适合套用在人类的身上。正当生物进化的科学家一筹莫展之时,基因学的科学家到了答案,那么基因中又隐藏了什么秘密呢?我们就先从人类的性别基因说起。
人类性别的形成,是由性染色体的不同组合而决定。人类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即23对。其中22对是男女都有的,称常染色体,1对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称性染色体。年,美国的细胞学家威尔森等人发现,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也就是说决定男女身高的基因就在这对染色体上。生物学家认为,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为此科学家重点对X性染色体进行研究。
年2月11日环球网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报道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塔鲁图基艾宁(TaruTukiainen)团队发现,在X染色体上有一个称为ITM2A的基因,它的突变决定着人的身高,因为该基因在每个人的软骨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正常水平个体,该基因表达得越充分,身高就越低,反之该基因表达得少,这样的个体身高就高。什么意思呢?ITM2A正是阻碍人体软骨发育的基因,一旦软骨停止生长,人的身体也就不会再长高。图基艾宁还发现,有三分之一的欧洲人的体内,ITM2A基因都发生过遗传突变,而这种突变往往会增加ITM2基因的表达量。而女性的X染色体是两个,也就是说,女性体内ITM2A基因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按照该基因表达较高的个体身高越低的生物法则,也就能够解释女性身高普遍低于男性的问题。
图基艾宁表示:男女在青春期发育阶段,拥有两个X染色体的女生,在身体发育上会遇到更大的麻烦,简单的说就是抑制或限制身高,。由于两个X染色体上都含有ITM2A基因,并且都处于活跃状态,这就使得该基因在女性的机体中表达的更高一些。从而影响女性的身高发育。虽然男性在青春期发育阶段,身高的增长,也会受到ITM2A基因的限制,但是由于男性的Y染色体中不含有ITM2A基因,该基因只存在X染色体中,也就是说,男性的ITM2A基因的表达数量是女性的一半。
因此男性受到的抑制和限制就会比较小。是不是说图基艾宁研究成果,就能够完美地解释女性生物普遍低于男性的生物现象呢?我认为还有不足之处,因为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所发现的ITM2A基因只是从限制身高的角度来解释的,还没有从促进身高的基因来解释的,此外,在研究上还有没解决ITM2A基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是何时演出了这种抑制或限制人类身高的基因的。并且在研究基因的作用时,并没有阐述基因产生的时间点。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中国人体内普遍存在一种苦味基因,这个苦味基因的编号为TAS2R16,百科上说:该基因是一个人类基因组中TAS2R16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苦味味觉感受器的一员。TAS2R16基因编码的苦味受体专门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吡bǐ喃nán葡萄糖苷类毒素,该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这类毒素。研究成果确定该基因诞生的时间是年前,也就是中国的新石器时期。
TAS2R16基因位于人类的7号染色体的长臂上。我们在回到ITM2A基因上来,虽然图基艾宁的研究证明了女性生普遍低于男性的生物现象,但是从科学的严谨性上来说,该研究确实还存在缺陷。我认为研究团队若是在下一步能够找到能够从正面促进身高的基因,或者通过考古和其他研究发现人类控制身高的ITM2A基因是何时产生的,就能够更完美的及时人类女性身高普遍低于男性的生物现象。
基因变异可以造成身高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的“遗传性缺失”,也说明人能长多高,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即便遗传决定了身高的大部分,如果有基因突变,也有可能让较矮的父母养育出个子较高的后代。如果再结合后天因素,哪怕是只占20%-30%的比重,也可以起到提升后代身高的作用。最后夫人说:女性身高普遍比男性低的现象,是女性择偶标准的体现,因为没有哪个女生能够抵挡“高富帅”的魅惑,除非那人有超级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