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422.html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东部欧亚交界处的岛屿,在历史记载里最早的居民是腓尼基人。后来希腊人来到岛上,成为主要居民,历经希腊、罗马、拜占庭和威尼斯的统治,一直处于欧洲文化圈内。公元年该岛被奥斯曼帝国占据,土耳其人开始移居岛上,希土二族的矛盾随之产生并不断加深。
年该岛被割让给英国,一战结束后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岛上的两族和母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族矛盾和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国家矛盾一样无法调和。
二战后英国人放弃塞浦路斯的殖民统治,但按照他们一贯埋雷的恶习,塞浦路斯既没有交给希腊也没有交给土耳其,而是独立自成一国。根据年签署的《苏黎世协定》,希腊和土耳其同为塞浦路斯的保护国。实际上这两个保护国之间形同水火,而塞浦路斯的希族和土族也彼此厌恶,早就不打算一起过了。
年的塞浦路斯形势,*色为希族区,紫色为土族区,红色为英*基地区
年7月15日,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中的希族*人发动*事*变,据说发生了对土族居民的种族屠杀,土耳其遂以保护土族居民的理由出兵塞浦路斯。
这次*变是希腊**府策划并支持的,目的是将塞浦路斯并入希腊或至少成为希腊的联盟国家。原因之一是岛上的土族已经事实上割据并且驱逐和屠杀了辖区内的希族居民,土耳其通过在科基纳的飞地源源不断向土族控制区提供支持,而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无力遏制。而另一个原因就是民族仇恨,土耳其对非本族又非同信的居民的*策就是重税加屠杀,杀得最凶的是亚美尼亚人,其次就是希腊人。土耳其本国对国内希腊居民的最后一次屠杀是年,当时部署在草县的希腊*队*官的家属也在屠杀之列,希腊因此一怒退出联合国*。
总而言之希土两族的是非恩怨绵延数百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对于我们这些隔了整个亚洲的隔岸观火者就更是如此了。
年7月20日,土耳其*队在塞浦路斯登陆。说来有趣,在最初看到的几份资料里,都把土耳其人的这次*事行动称为“和平”行动,加上其声称保护本族居民的理由,我一度以为行动代号就叫“和平”。后来查了详细资料才发现这次行动的代号是“阿提拉”……
第一波登陆的土耳其部队是一个约人的海*陆战旅,配备了12门毫米榴弹炮和20辆M装甲车,此外还有15辆额外的M47坦克提供支援。这批部队于7月19日11时30分出航,却因为导航错误错过了原定的彭特米利海滩,到达凯里尼亚以西数公里的地方。登陆行动到7月20日7时15分才开始,比预定晚了1小时45分钟,并且坦克因为海滩太小而无法下船,两天后才被弄到岸上。
阿提拉行动中的土耳其M装甲车
阿提拉行动中的土耳其M47坦克
与土耳其*队对阵的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的重型武器最初来源于英国的遗留,包括几十门二战时期的25磅榴弹炮和6磅反坦克炮,一些老式坦克改装的装甲运输车以及步兵用的巴祖卡和皮阿特火箭筒。苏联人于六十年代前期提供了一些援助,包括40辆BTR-装甲车和30门毫米大炮、40具AT-1反坦克导弹以及高射机枪、卡车和步兵用的轻武器。最重要的装备是32辆T-34/85坦克,这些坦克是南斯拉夫的剩余装备,从埃及转运而来,特点是炮塔上加装了一挺美制M2大口径机枪。
英国老式坦克改装的塞浦路斯装甲车
英国老式坦克改装的塞浦路斯装甲车
由于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和文官*府之间多年不合,*费被克扣的缘故,当土耳其人来和平的时候这些重装备大多处于失修无法出动的尴尬局面并且缺乏操作人员。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就是当时很多部队都去尼科西亚参加*变去了,在北部留下的兵力不足。
最先赶到滩头的是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第步兵营,并得到了第23坦克营提供的5辆T-34/85的支援。但是营的二连和三连必须用于警戒附近土族人村庄的动向,只有第一连和支援连能对滩头发起进攻,这么悬殊的兵力注定无法取得什么成就。
塞浦路斯的T-34/85是南斯拉夫的老装备,特点是安装了美制大口径高射机枪,但这辆车除外
20日上午10时,塞浦路斯人发起进攻,土耳其人轻易阻止了他们。若干个在附近的国民警卫队炮兵连以毫无准头的零星炮火进行了支援,这是因为行动命令没有传达给炮兵,当然更没有协调,那些开火的大炮是一些最具责任心的*官主动所为。
12时土耳其人向营发起反击并把他们击退了一段距离,两辆参战的M被T-34/85击毁,这就是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装甲力量在土耳其登陆场最主要的战果。接下来的战斗中两辆T-34/85被土耳其步兵用火箭筒击毁,接近当日晚间的时候,塞浦路斯人的坦克行动已开始出现压力,在战场上的几辆坦克已经损坏而不得不遗弃。这些车辆本来就是二战时期制造的老装备,多年使用外加缺乏维护,磨损得很厉害。
当日塞浦路斯增援部队从驻扎地赶向滩头,这些部队必须从割据的土族聚居区之间的间隙绕路穿过。和两个希族预备役营因为和武器储存地之间刚好被土耳其滩头分隔,几乎无法进行动员。由最高司令部从尼科西亚调派的营和机械化步兵营在行*时被土耳其空*突击,遭到惨重损失,士气崩溃而不得不中途停下来整顿。
滩头以西的预备役步兵营在不知土耳其人阵地所在的情况下盲目前进,第一连中了埋伏,伤亡惨重,指挥官也被打死了。该营遂就地组织防御,下午16时30分,营抽调的一个连,包括3辆T-34/85和一个装备M40A1无后坐力炮的反坦克排赶到,与营会合。一辆T-34/85在接下来的小规模冲突中被土耳其炮火击毁。
当晚21时,机械化营精简后的部队赶到,23时这些部队和营的两个连以及营的坦克和反坦克排组成一个营级战斗群。
21日2时30分,塞浦路斯人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发起夜袭,作为主力的营的步兵在BTR-装甲车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排成楔形队形徒步进攻。他们攻破了土耳其人的第一道防线后前进了米,就被越来越猛烈的炮火阻止了。在其右翼进攻的营没能突破土耳其人的第一道防线,负责后续跟进的营甚至没能出发。为避免拂晓后遭到土耳其空*打击,进攻部队退回出发位置。
登陆区东侧,由于营迟迟未到,营的第一连独自发动进攻,很快被打了回来。营到达后又发动了一次单独进攻,同样没能成功。
登陆区南方,一个预备役人员组成的由指挥官名字命名的临时步兵营在没有敌人位置情报的情况下向北推进。在某个时点,这个营的士兵突然意识到已经闯入了土耳其防线。该营设法摆脱了土耳其人的伏击并建立了防御阵地,整个过程只有7到10人伤亡,但不幸的是指挥官包括在内。当夜无数预备役*人脱离阵地,向南一直跑回尼科西亚,天亮时阵地上几乎已不能成*,该营最终只得解散。
当天晚上的战斗中又有两辆T-34/85损坏,第三辆则在干河床上抛锚并被放弃。第二天早上土耳其空*摧毁了那两辆损坏的坦克,第三辆则被土耳其人拖走。
被击毁的塞浦路斯T-34/85
7月22日第二批土耳其*队登陆,他们又带来了17辆M47坦克和1个连的M装甲车。当日11时得到增援的土耳其*队发起进攻,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的防线土崩瓦解,最后一辆T-34/85也在打光弹药后被遗弃在原地。在肃清塞浦路斯人包围圈的战斗中共有5辆M47坦克被摧毁。
此后就进入了一段谈谈打打的时间,土耳其人的目标是在最终停火前将土族聚居区连成一片并尽量向南压迫。而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则在各防御要点掘壕固守。
塞浦路斯岛地形图,土*在北方登陆后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争夺山脉隘口
8月2日,土耳其*队向科诺斯山(也称号山)进攻,第一次进攻被守*打退。下午的时候,土耳其*队以更大规模卷土重来,打垮了守*并继续向前推进。走在最前面的是土耳其装甲部队,两辆M-47在前开道,紧跟着的是两辆M装甲车。
装甲部队沿着山区公路蜿蜒前进,路的一侧是陡壁,另一侧是树林,道路只比M47坦克的宽度宽几英寸。走在最前面的坦克突然压响了地雷,履带被炸飞了。以此为信号,设伏的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步兵营士兵纷纷开火,他们装备了希腊援助的M40A1型毫米无后坐力炮,第一炮就命中了纵队第四辆殿后的M装甲车。这种车的铝合金装甲只能防御弹片,它很快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现在卡在中间的M47和M完全成了瓮中之鳖。两头都是燃烧的残骸,它们进退不得。由于陡壁离得太近,M47的炮塔几乎无法转动。这种坦克的炮塔有个很长的尾仓,在炮塔横向旋转时尾仓很容易超出车宽之外。土耳其*队很快溃退下去,无路可走的坦克被扔在原地。
在山区被击毁的土耳其M47
第二天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第5装甲旅下属机械化营的救援队赶到现场,他们设法解救了两辆被困车辆并将其运回后方仓库维修。维修时塞浦路斯人发现M47的炮塔液压旋转部件已损毁而无法使用,事实上所有土耳其M47坦克的这一部件都损坏了,土耳其*队已明令不得再使用该系统。
不知是疏忽还是有意为之,塞浦路斯维修人员没有改变M-47的涂装和标志,事后证明这是个很聪明的决定。
接下来的外交谈判再次失败,土耳其人又发起了新的进攻。8月14日土耳其装甲部队长驱80公里,一路击败守*。
土耳其M47坦克进入凯里尼亚
战斗中的土耳其装甲部队
8月15日,土耳其人包围了尼科西亚西北的斯基洛拉村。土耳其人的兵力是30辆M47坦克和两个营的伞兵,而守*则是五个步兵连,幸运的是那辆缴获的M47坦克已整修完毕,也驻扎在村中。
土耳其人的第一次进攻被步兵打退,毫米无后坐力炮击毁了一辆进攻坦克。就在一片混乱中塞浦路斯的M47行动了,它大胆地穿过战线,绕路到达了土耳其装甲纵队的后方。
接下来这辆坦克神出*没,在土耳其士兵看来,这是一辆从后方增援上来的友*坦克。但是当这辆友*接近毫无戒心的土耳其坦克之后,90毫米炮突然喷出烈焰,接着就是穿甲弹在土耳其坦克尾部装甲上撞击发出的巨响。
两个小时后塞浦路斯M47在战斗中逃回本方战线,它身后是7辆(一些资料说是9辆)熊熊燃烧的土耳其坦克残骸。这个战果一是由于车组熟悉地形和道路,不断机动出现在不同位置;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完全保持了土耳其坦克的标准涂装,土耳其坦克在每一次与之交手前都在犹豫担心误击本方车辆,这一瞬间的犹豫就足以分出胜负。
立下战功的塞浦路斯M47,已改为迷彩涂装
就在同一天,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步兵营在基里尼亚区的一次伏击中使用毫米无后坐力炮击败了支援土耳其第50步兵团的装甲部队,并缴获了两辆编号不明的M47。由于没有备件和弹药补充,这两辆车在就地作战打光弹药后被希族乘员主动炸毁。
而相隔一天后的8月16日,塞浦路斯的一个T-34/85车组在正面交战中击毁了一辆先进得多的M47,证明这种老式坦克仍然不是可以随意鱼肉的对象。
被击毁的塞浦路斯T-34/85,由于磨损严重,这些坦克往往不得不自行弃置
最后说说这场争斗的结果。土耳其人最终占领了半个塞浦路斯,后来成立了只有他一家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残山剩水的塞浦路斯共和国保住了南方的土地,彻底倒向希腊。战争结束后15万希族和6万土族居民被赶出家园,或逐或杀。由于战争期间美国海*封锁战区断绝了向塞浦路斯的增援渠道,希腊又愤而退出了北约,当然后来它又加回去了。战后希土两国的争斗转向爱琴海方向,但塞浦路斯岛上的两国对峙一直延续至今。
阿提拉行动的过程与结果
土耳其*队一共装备了辆M47,在进攻塞浦路斯时估计先后投入辆左右,这些坦克后来都被拆解利用,只保留了一辆在伊斯坦布尔的*事博物馆展出。此外在塞浦路斯他们还遗留了一辆,这辆坦克的残骸在凯里尼亚山脉的高处。一辆塞浦路斯T-34/85被土耳其*队作为战利品带回国内,目前也在伊斯坦布尔的*事博物馆保存。
抛弃在高山的土耳其M47,它被保留下来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爬得太高了
最终保存下来的塞浦路斯M47
原编号为的塞浦路斯M47坦克在战争中幸存,此后它在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一直服役到年,现在据说它还存放在帕福斯的25ΕΜΑ营地供训练和展览之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