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机背后的老年人沉迷受骗与越轨 [复制链接]

1#
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手机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更像是侵吞了他们所有时间的黑洞

2.老年人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高达67.3%。

3.不论是从家庭,还是从社会,对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情况都并没有采取过有效措施。

每个清晨,陶雨都是被嘹亮的男高音从睡梦中“吼”醒的。自从帮父亲下载了K歌软件,并教会他如何使用之后,64岁的父亲陶志强便像着了魔一般地每天守着手机唱歌。

陶雨的父亲绝不是个例。借着互联网之手,唱歌、购物、交友、短视频等新兴娱乐方式,牢牢抓住了中老年人的注意力。

不过,互联网、智能手机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丰富其无聊的退休生活之余,让他们能够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因为过度沉迷而影响家庭和谐,甚至受骗。

到底是中老年人的生活被这些软件侵蚀了,还是软件被中老年人强势占领了?这个问题难有答案。

1/被吞噬的中老年生活

清晨5点半,陶志强的生物钟叫醒了他,顾不上洗漱和吃早饭,便直接打开了某K歌软件。

稍微清了清嗓子,就直接坐起来大声与歌友合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全然不管熟睡中的老伴和隔壁的陶雨都被吵醒了。

老伴愤怒地从床上跳起来,指着陶志强一顿臭骂。陶雨也带着一脸困意冲进房间对父亲表达不满:“能不能别唱了!就不能让我睡个好觉吗?”

这样大清早就上演的闹剧,在陶家几乎每天都要发生。自从沉迷唱歌软件以后,陶志强几乎顾不上吃饭,也不理会家人的怨气,天天抱着手机唱完一首接一首。

以前每天下午都是他固定的娱乐活动时间——打麻将,但现在他常常会因为歌友的合唱邀约而拒绝麻将局。

一开始,陶雨只是为了教会父亲用智能手机感受更多新鲜的玩法,谁知道最后却演变成了难以收拾的局面。

“其实老年人用软件唱唱歌没什么问题,但他这样长时间地沉迷,而且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就不太好了。”陶雨愤愤的说。

而陶志强呢?比起唱歌,更令他沉迷的是与歌友的互动。他的网名叫“执剑走天涯”,歌友们都叫他“天涯哥”。

每次他唱完歌,都会说一句:“谢谢各位的聆听,唱得不好多多包涵”——许多歌友会积极地给他留言,夸他唱得好,这让他得到了极大满足。

除此之外,与歌友合唱歌曲也让他感到兴致盎然,你一句我一句的那种互动,让他觉得真的像在和朋友一起K歌。

渐渐地,他把这一群歌友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什么心里话都向他们倾诉。

不少中老年人沉迷K歌软件

同样被手机“勾走了*”的还有65岁的苏家碧。两年前她还曾在饭桌上大发雷霆,原因是弄好了一大桌子饭菜,儿女孙辈却始终盯着一方小小的屏幕:“真不知道这个玩意儿有什么好看的?”

可如今,她就连做饭的时候,都把手机横着摆在一边看视频。闲暇时间,更是守着各类短视频软件刷个不停。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眼含热泪,家里人都说她“像疯了一样”。

苏家碧迷上手机之前,热衷于两件事:麻将与广场舞。但迷上手机之后,她热衷于两件事:刷短视频和抢红包。

如今一天只跳一场广场舞,麻将也不打了,时间被一个个15秒的短视频和一次次抢红包不知不觉偷走了。

尽管每次抢到的红包不过几毛钱,苏家碧依旧乐此不疲地在群里积极互动。偶尔有5元以上的,她便如同中了头彩一样兴奋——手机在她的生活中,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更像是侵吞了她所有时间的黑洞。

2/以唱歌交友为由的越轨之举

有人说“中老年人沉迷手机是因为孤单、寂寞”,但事情总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比如越轨。

徐莉的老伴吴国华就因此晚节不保。

一年前,吴国华刚刚结束返聘,正式退休在家。无聊之中,他通过朋友的介绍注册了某唱歌软件,甚至还加入了一个和自己年龄差距甚大的“70后XXX歌畅聊群”。

在这个群里,歌友们每天都不断相互倾吐自己婚姻、工作的不如意。一天,一名女网友通过群聊加了吴国华,两人一来二去便聊得越发火热起来。从那之后,吴国华也没什么心思唱歌了,只是每次女网友唱歌时,吴国华都会主动送礼物。

这渐渐勾走了他的心,最多时,吴国华一个月就打赏了十万。

除此之外,原本对外貌并不在意的吴国华,也开始注重起了自己的衣着打扮。并且,无论是上厕所、洗澡还是睡觉,都手机不离身。

一天晚上,他的老伴徐莉半夜2点醒来,却发现吴国华的脸被手机灯光照得有些可怖。仔细一看,他不知道还在和谁聊天聊得起兴呢。

徐莉内心一直想探究原因,但每次都被吴国华以“交流唱歌技巧”的理由堵住了口。直到后来,徐莉无意在街上撞见了吴国华和这名女网友逛街,关系才被捅破。

现在,两人相伴30年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

吴国华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记者的调查中,中老年人沉迷K歌软件的情况的确十分常见。有专心钻研歌技的,为了拿到SSS会将一首歌翻来覆去唱上几天。还会买上专业的设备,包括声卡、麦克风、打光灯等。

可是事实上,人数更多的一派中老年人则在K歌软件上更注重交友。记者通过某K歌软件家族排行榜加入了“辣姐家族”,这个家族的组成人员年龄偏大,多为50-60岁的中老年人。

从大清早到睡觉前,都有接连不断的歌友进行对唱。即便歌声没那么悦耳,也依旧有不少同道中人不停夸赞并且送出鲜花、金币。

透过这些家族,记者还加入了相关QQ群。在群里,记者看到了这群因歌结友的中老年人的另一面。进群之后,女性需要改名为“MM+昵称”,男性需要改名为“GG+昵称”,然后便会有一群人要求新人发照片、发红包。

群里有不少轻浮对话

同时,这个QQ群还具备分享演唱歌曲、邀请歌曲对唱的功能。而除了这些常规套路之外,群内聊天的火热程度更是值得玩味。从聊天内容来看,绝大多数属于已婚人士,但他们常常会在对话过程中出现越界的言语。

有人说“妞也没得泡,老实陪老婆吃饭”,则有人回复“快陪我们聊天,别陪你老婆吃饭。”更甚者,还会说:“你看上她老公了?我让你带绿帽子”......总之群里聊天尺度之大,并非单纯的以歌会友。

与记者另外加入的一个“K歌山歌群”相比,前者更多的是想要寻求刺激、目的不纯的人,而后者每天谈论的则都是各式各样的歌曲,没有任何越轨的言论。

一个软件的不同用法,取决的则是使用者的不同目的。

3/老年人成网络诈骗犯的待宰羔羊

无独有偶,伴随着越轨之事的发生,还有很大一部分老人遭遇了网络诈骗。在老年人的朋友圈中,心灵鸡汤、养生科普文中所占比例巨大,然而夹杂在这其中的骗局却成为了一幅*药。

根据锌刻度了解,前有“民族资产解冻”类骗局通过收取会员费、报名材料费等形式骗取老年人财产,后有骗子通过在群里播放盗版录音进行授课,骗取老年人几百上千不等的学习费。

甚至有不少曾经的传销骗子、保健品骗子披着互联网的外皮重新行骗,例如通过网络低价促销、夸大效果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团购,实则销售无功的保健品。

有数据显示,在最常见的食品、药品、生活常识等网络谣言辨别中,

22.5%老年人认为自己属于“比较了解,有把握辨别”,剩下40%和21.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属于“一般了解,有时会担心落入圈套”和“不太了解,经常会担心落入圈套”。

事实上,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老年人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高达67.3%。其中,受骗信息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

中老年网民的朋友圈多是这类画风

除此之外,记者通过使用几位老年人的手机和电脑发现,在他们的朋友圈以及网页广告中,炒股广告繁多。“炒股不求人,不听小道消息,免费学炒股,几天见效果”、“94岁老股民花20年研究的秘诀告诉你”等广告频频弹出。

根据MobData此前发布的中国股民数据来看,45岁及以上股民占据总人数的18.6%。退休后的老年人更是有不少都将炒股作为一项事业来看待。

这些广告精准地投放到了他们最常使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